陳泓仁 0918608588 |
買房比實價貴怎麼辦?他心一橫開高價賣出 網見時間點指「倖存者偏差」 |
買房時如果買到比實價登陸更高的價格,該如何應對呢?一名網友針對此問題發文,稱他此前買到一戶比實價貴約50萬的房,當時心裡也很難受,等到屋齡4、5年時,直接心一橫開高價,心裡想賣不出去「就算了」,結果真的賣出去了,整個社區都很感謝他。原PO認為房賣不出去就「加價賣」,不會有錯。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,針對「買到比實價登陸貴50萬的房怎麼辦」的問題,他分享自身經歷,他在七年前買下一間屋齡1.5年的房,用900萬買的,後來看實價登陸才知道,隔壁最高價也指要850萬,差了50萬讓他心裡很難受。 原PO表示,在屋齡4、5年時,他率先「小換大」,房仲本來說1180萬元賣出,實際可拿1140萬,但他心一橫,直接開1680萬元,想說「賣不出就算了」,結果真的賣到1500多萬元,整個社區都很感謝他。 原PO認為,既然有能力買房,就要判斷自己也能力付貸款,才多買50萬不用緊張,如果賣不出去就「加價賣」不會有錯的,但此話不包括豪宅,低於豪宅線的房才有機會這樣操作。 此文一出,有網友認為原PO買的時機在QE(量化寬鬆)的時間點,是倖存者偏差,「你賣的時間點剛好是全世界都在QE的時間點,這倖存者偏差,以為日後每次賣房的時候全世界在QE,偏偏現在是資金回收的時候,不一樣的了」、「QE後的倖存者偏差,沒QE我看都不知道去哪了」。 也有網友認為,如果是自住用的,不用太在意價差,「自住買了就不要看了,買了看到跌也不能怎麼樣,漲了難道馬上賣掉嗎?」、「其實買都買了,也不能改變什麼如果沒有要賣就沒關係」。 |
資料來源 |